●
●
这个首先要了解接触器的结构原理图,简单来说两部分:线圈和触点(触头)。电流经过线圈使之产生磁场来吸合触点,通过触点的闭合和断开达到控制负载的效果。那线圈的电源电压称之为控制回路电压,有交流型和直流型,电压的大小从12V~400V的都有,一般线圈的接线端子是A1和A2。
接触器的触点分为主触点和辅助触点,主触点是接控制负载的有3极和4极数量的,因此经常用于控制三相负载如三相异步电机等,接入的电压就是控制负载的电压,这个电压一般小于接触器的额定工作电压Ue=690V,也就是说你可以380V、220V、110V的负载。接触器大小的类型通常是根据电流大小决定的。在选型的时候就要注意接触器的电流要大于负载的额定电流。辅助触点是控制用的有常闭型(NC)常开型(NO),常闭触点用于两个接触器互锁,比如控制电机正反转的,常开触点用于接触器的自锁。主要的功能我们都可以它的型号上读取,就像问题上描述的德力西CJX2s-4011,前面是系列说明,后面的40指的是额定电流40A,11指的是有一组常闭触点和一组常闭触点。
在电气控制电路中有两大电路构成,分别是主电路和控制电路。接入电压是从电网获取的电压,接触器线圈电压是其额定工作电压,电机电压是其额定工作电压。因此,接入电压可能等于线圈电压、可能高于线圈电压,但肯定等于电机电压。
在低压配电系统中,有380V的工业电也有220V的民用电。接入电压等级的确定是按照主电路控制对象及控制电路的控制电压所决定。因此,接入电压在主电路和控制电路可能相等可能不相等。
由此可见,接入电压都是为整个电气电路所需电压做准备的,虽然接入电压等级不同,但是最终都是为控制对象服务的。因此,要说它们的关系。只有这样看,主回路接入电压等于电机电压,控制回路接入电压等于接触器线圈电压。电机电压一定等于主回路接入电压,但有可能等于接触器线圈电压或大于接触器线圈电压。这个就涉及到接触器的选型
这三种电压其实都和交流接触器有关系,那么我们先了解一下交流接触器的铭牌,从铭牌中我们就能够把这三个电压的关系连接起来了。
先讲一个最简单的,关于交流接触器的线圈是放在控制回路中,所以一个电路中的就有可能有多种电压存在,一种是主电路的电压,一种是控制电路的电压。
那么这个控制电路的电压值取决于哪些因素呢?主要是各个继电器所需要的线圈电压,交流接触器应用在控制电机中,一般的电压值是220V或380V,这个电压值可以通过铭牌看得到一般是出现在接线端子那,这个标注的电压就是交流接触器的线圈电压,一定要注意必须使用和标定电压值相同的电压供给,电压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交流接触器线圈的工作。
这个接入电压有了上面我们所讲的这么多,应该能够理解了吧?接入电压,也就是说在在整个电路设计当初我们所需要几种电压?比如说三相电机就需要一种380V的电压,单相交流接触器,那么就需要220V的线圈电压,当然还有可能是直流12V,48V,一些反馈电路等等。
这就是接入电压,是说明这张电路图中所接入电压等级分为几种或哪几类分别列出来,我是这么理解的,不知道理解的对不对?
电机电压那就更容易理解了,在电机表面会有铭牌中,说明该电机适合哪一种接线方式?适合哪种电压进行启动三相电机呢就是380V,单相电机就是220V,直流电机12V36V的居多。
首先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关于电压值的选择一定要参照电机电压交流接触器的电压,继电器的电压以及反馈指示灯等等所需要配件电压值,这些数据收集完成以后,才能够决定所需要接入电压的数量和种类。
●一、对本题附带图片地解析
电压——电势差或者电位差,其大小等于单位正电荷因受电场力作用从a端移动到b端所做的功,电压一般用只用于电路当中,电势差,电位差则普遍用于一切电现象当中。
以上回答来自谢首艺,科技服务于生活,生活更舒适!
●我国的低压供电系统供电方式都是三相四线制;即A、B、C、N,(或者用L1、L2、L3、N表示);A、B、C代表相线(火线)、N代表零线;相线与相线之间称为线电压,它们之间的电压为380V;零线N与相线的电压称为相电压,它们之间的电压为220V,供给家用电器使用;它们是其他需要交流电源的基础。见下图所示。
●所谓的接入电压,一般指电气设备的额定收输入电压;例如:单相220V的家用电器或者单相电动机,它们只能够接入相线、零线之间作为接入电压。
●交流接触器线圈电压指不同电压等级;常用交流接触器有36V、110V、220V、380V等;不同电压线圈的接触器,只能够用于接符合它的额定电压等级的电源中;低电压线圈接触器接入高电压电源中马上会发热烧毁;高电压线圈接触器线圈接入低压电源中,它不会吸合工作。见下图所示。
●电机电压指电动机的U1、V1、W1三相接入的额定电压;见下图所示。
●简单理解就是,三相交流电源从断路器的进来,通过断路器下桩头,给交流接触器的三对主触点,再输出给热继电器,输出给电动机的U1、V1、W1;这样形成一个完整闭合回路;它们之间的关系为一一对应的关系。如果存在缺相,电机不能够正常运转,或者会烧毁损坏。
知足常乐于湖北省钟祥市老家2021.3.21日
接入电压,接触器线圈电压,电机电压什么关系?
这个首先要了解接触器的结构原理图,简单来说两部分:线圈和触点(触头)。电流经过线圈使之产生磁场来吸合触点,通过触点的闭合和断开达到控制负载的效果。那线圈的电源电压称之为控制回路电压,有交流型和直流型,电压的大小从12V~400V的都有,一般线圈的接线端子是A1和A2。
接触器的触点分为主触点和辅助触点,主触点是接控制负载的有3极和4极数量的,因此经常用于控制三相负载如三相异步电机等,接入的电压就是控制负载的电压,这个电压一般小于接触器的额定工作电压Ue=690V,也就是说你可以380V、220V、110V的负载。接触器大小的类型通常是根据电流大小决定的。在选型的时候就要注意接触器的电流要大于负载的额定电流。辅助触点是控制用的有常闭型(NC)常开型(NO),常闭触点用于两个接触器互锁,比如控制电机正反转的,常开触点用于接触器的自锁。主要的功能我们都可以它的型号上读取,就像问题上描述的德力西CJX2s-4011,前面是系列说明,后面的40指的是额定电流40A,11指的是有一组常闭触点和一组常闭触点。
接入电压、接触器线圈电压,电机电压什么关系?
在电气控制电路中有两大电路构成,分别是主电路和控制电路。接入电压是从电网获取的电压,接触器线圈电压是其额定工作电压,电机电压是其额定工作电压。因此,接入电压可能等于线圈电压、可能高于线圈电压,但肯定等于电机电压。
在低压配电系统中,有380V的工业电也有220V的民用电。接入电压等级的确定是按照主电路控制对象及控制电路的控制电压所决定。因此,接入电压在主电路和控制电路可能相等可能不相等。
由此可见,接入电压都是为整个电气电路所需电压做准备的,虽然接入电压等级不同,但是最终都是为控制对象服务的。因此,要说它们的关系。只有这样看,主回路接入电压等于电机电压,控制回路接入电压等于接触器线圈电压。电机电压一定等于主回路接入电压,但有可能等于接触器线圈电压或大于接触器线圈电压。这个就涉及到接触器的选型
接触器选型
接触器铭牌的额定电压指的是主触头额定电压。因此,接触器主触头额定电压大于等于控制对象电路电压,例如主触头额定电压220V380V660V等。铭牌所示的额定电流指的是主触头额定电流,即接触器主触头额定电流大于等于控制对象电路电流。通常情况下,为了降低接触器的绝缘要求,线圈额定电压低于主触头额定电压,一般与控制电路电压相一致,来确保接触器安全可靠的工作,但是接触器技术参数的具体确定都是以控制对象作为选择基础的。
接入电压接触器线圈电压,电机电压有什么关系?
这三种电压其实都和交流接触器有关系,那么我们先了解一下交流接触器的铭牌,从铭牌中我们就能够把这三个电压的关系连接起来了。
先讲一个最简单的,关于交流接触器的线圈是放在控制回路中,所以一个电路中的就有可能有多种电压存在,一种是主电路的电压,一种是控制电路的电压。
那么这个控制电路的电压值取决于哪些因素呢?主要是各个继电器所需要的线圈电压,交流接触器应用在控制电机中,一般的电压值是220V或380V,这个电压值可以通过铭牌看得到一般是出现在接线端子那,这个标注的电压就是交流接触器的线圈电压,一定要注意必须使用和标定电压值相同的电压供给,电压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交流接触器线圈的工作。
这个接入电压有了上面我们所讲的这么多,应该能够理解了吧?接入电压,也就是说在在整个电路设计当初我们所需要几种电压?比如说三相电机就需要一种380V的电压,单相交流接触器,那么就需要220V的线圈电压,当然还有可能是直流12V,48V,一些反馈电路等等。
这就是接入电压,是说明这张电路图中所接入电压等级分为几种或哪几类分别列出来,我是这么理解的,不知道理解的对不对?
电机电压那就更容易理解了,在电机表面会有铭牌中,说明该电机适合哪一种接线方式?适合哪种电压进行启动三相电机呢就是380V,单相电机就是220V,直流电机12V36V的居多。
首先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关于电压值的选择一定要参照电机电压交流接触器的电压,继电器的电压以及反馈指示灯等等所需要配件电压值,这些数据收集完成以后,才能够决定所需要接入电压的数量和种类。
接入电压——多用于非同一系统的电力网络之间使用。例如,发电站与输电网络之间。
- 在电动机或者接触器线圈中使用输入电压这个词,虽然是一字之差,但是,在用电设备上所表达的意义是不同的。因为如此,在电器设备备注上都是使用输入电压而不使用接入电压。
●一、对本题附带图片地解析
电压——电势差或者电位差,其大小等于单位正电荷因受电场力作用从a端移动到b端所做的功,电压一般用只用于电路当中,电势差,电位差则普遍用于一切电现象当中。
以上回答来自谢首艺,科技服务于生活,生活更舒适!
版权声明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评论